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关注儿童学习组织 构建生本智慧课堂
发布时间:2023-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秋光为序,教研先行。为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探索实施学科育人的有效方法,10月25日上午我校四到六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五楼录播室,开展以“基于儿童学习组织”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从教学设计到评课议课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研思共进。 

                             潜心教研勤探索

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离不开一次次深思熟虑的琢磨,只有一次次的付出,才有一次次的进步。

活动中,四年级组的陈逞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研讨课《可能性》。陈老师以游戏开启课堂,“摸到红球即中奖”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分层感受可能性的不同情况。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推理过程,在统计中体会可能性的随机性。练习中,陈老师也将生活情境融合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可能性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五年级组的周蕾老师执教的是《小数大小的比较》。新课标中指出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均要以“计数单位”作为核心要素统领。本节课,周老师通过“抽数卡”、“翻数卡”的游戏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关注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不论是小数还是整数比大小,其实比较的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
                        追根溯源明思路

课堂展示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分享了各自的设计思路,同时提出了磨课过程中的困惑。

陈老师认为这堂课虽然活动操作性强了但是活动感受稍弱了,所以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注意活动要求的设置,整体把控小组活动的时间其次,在组织学生参与转盘活动,要处理的更细腻

周老师认为对于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另外,对于如何更好地渗透“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也提出了自己疑惑。

               交流互动共研讨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更考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有效发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索。在评课的过程中,几位老师结合儿童学习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管老师认为为了让合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达到互补的效果,学生的能力应不尽相同,人数也不宜过多或者过少,四到六人为宜。《可能性》这节课,陈老师尽量合理分配每一组成员。课堂上围绕数学问题安排任务,让课堂更加高效、学生感受更加真实。因此,只有真正地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才能彻底地帮助同学们学习数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崔老师提出陈老师组织活动的路径都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摸到的情况,再组织验证活动。验证活动的过程首先是任务布置让每个组员明确活动要求。其次是小组操作组员分工明确,整个活动井然有序。最后是反馈交流:让学生观察分析数据,获得结论。通过人人参与、合作摸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随机性的真实体验,用真实的、现场获得的数据说话,让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于老师指出《小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周老师改变课本情境,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抽卡牌”、“翻卡片”等游戏,不着痕迹地引出了小数比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周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领学生带着目标自主探索,并在课堂的生长点、关键处适时地提问,引导学生深度交流、辩证、说理,感悟小数大小比较的本质。

                              引领总结促提升

活动最后,教研组长李丹老师和陈静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李丹老师强调本次活动凸现了数学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2022版新课标明确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均要以“计数单位”为核心要素进行统领。周老师《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有意识地渗透了“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小数比大小不能直接看位数——因为计数单位不一样。同时,李老师也指出,对于计数单位的渗透应该是不着痕迹的。在“抽数卡游戏时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空间,让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比较比的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也可以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比如“元角分”模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新课标真正落地。

陈静老师认为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课堂教学,“基于儿童学习组织”的课堂设计应该聚焦儿童学习方式,还原儿童成长主体地位。陈老师的《可能性》一课,关联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多次的摸球活动中驱动儿童主动思考,体会可能性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初步形成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从而让学生收获真实的理解。陈静老师还提到学习合作小组是儿童学习组织的重要载体,在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只有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课堂呈现一种灵活又有深度的样态。

 最好的数学和最好的诗一样,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成长,我们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继续探索课堂新样态,在唤醒中前进,在研究中同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