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精准定位 研以致远 赋能成长—记博爱数学组暑期专业研修
发布时间:2023-08-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静

  未觉夏已尽,时至已新秋。8月23日,迎来了24节气中的处暑,告别盛夏,我们一起奔赴一场学习的盛宴。

  为落实国家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要求,提升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科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博爱小学数学组在教导处张丽主任和叶娜副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以“精准研训 赋能成长”为主题的暑期教师专业研修活动。

图片1.jpg

  数学组全体教师齐聚县学街校区六楼报告厅开展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我们还特地邀请了常州市教科院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蒋敏杰亲临指导,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博爱教育集团联盟校的教师代表。

  模拟无生课堂,尽显有生精彩

  下午的活动,以模拟课堂的形式展示新课标理念如何落实到具体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年级杜楠老师执教的《认识11-20各数》是在认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重点在于掌握数的组成,数的大小和顺序以及估算意识。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从而掌握数的组成,同时将10作为一个表示数的单位“十”,即十进制的记数方法。这节课中,杜老师的亮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尺来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通过某个数的“前一个”或“后一个”是几以及简单的比大小,强化对数序的认识。在教学估一估培养估算意识时,通过对具体实物估一估,首先帮助学生形成10个有多少的感觉,建立数感。再通过圈十数和不圈十数,让学生体会有了“十”,数数更方便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十”的好处。

图片4.png

  二年级顾彩云老师执教的《认识千以内的数》选择卡通情境,激发数数兴趣。接着,以小正方体素材作为学生“物数对应”认识1000以内数的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正方体表示数”到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唤醒他们已有的数的表示经验,为新知学习提供方法支持。不仅有助于他们发展数感和符号意识,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数位顺序以及位值原则。

图片5.jpg

  三年级陈帆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以问题驱动打开课堂,通过创设古人分食物的情境,唤醒学生对“平均分”的原有经验,引发对分数的猜想,为认识分数做好认知铺垫。经历三个层次的建模,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第一层次是现实问题到直观模型,第二层次是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第三层次是数学模型到现实问题。教学中,将分数的演变史与分数的含义、分数的读写紧密结合,古今沟通,加深体验。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从直观走向抽象,经验在经历中积累,学力在实践中提升。

图片6.jpg

  四年级周蕾老师的《除数是整十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笔算》一课,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由扶到放,自主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法则,难点在于理解算理。周老师通过绳子图,让学生分一分,将绳子图和算式相结合,把抽象的算理算法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了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7.jpg

  五年级翁老师执教的《小数乘小数》这节课,整堂课以计数单位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一致性。通过回顾旧知、共探算理、内化算法和感悟本质几个版块的推进,将演绎推理和几何直观相结合,沟通了乘法运算背后的道理,使学生感悟到乘法运算都是关于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初步感悟算理是算法的因,算法是算理的果,从而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图片8.jpg

  六年级刘颖婷老师执教的《分数乘整数》这节课,六年级的老师带领学生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勾连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从而把握乘法这一数学模型的主轴。同时,本节课凸显新课标中关于运算一致性的理念,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融会贯通,将乘法的本质归纳为先找计数单位,再找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从而厘清学生的知识脉络。这样由点—线—面—体的模型贯通,由低—中—高的思维发展,呈现出数学深度学习的样态。

图片9.jpg

  团队凝心聚力,守初心共奋进

  随后,各备课组的成员代表阐述了行课背后的设计意图和磨课中产生的困惑。前期,各年级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重构课堂新样态”展开思考。借助团队的力量,从碎片思考到整体串联,从撰写教学设计到模拟无生课堂,这背后是年级组每一位老师的辛苦付出,经验型教师一字一句打磨教案,年轻教师帮忙制作课件、板书。这充分体现了博爱数学组“传帮带”、“齐共进”的团队精神。

  专家引领促成长,蓄力前行蕴芬芳

  最后,蒋敏杰所长针对6节模拟课堂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高位引领。他肯定了这6位老师能基于“2022年版课标”的理念对现有教材进行大胆尝试和创造性的使用。他指出,在“数与代数”领域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统整为“数与运算”,通过核心概念触及知识的本质。数概念的一致性是学生理解数运算一致性的基础。他希望老师们更应该关注课程内容以及核心概念的理解,设计贴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

图片13.jpg

  

  每一节精彩课例的背后都是大家深刻的思考。“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蒋所期待老师们能将教学点滴记录下来,借助“课例研究”开展写作,进行专业化的表达,从而实现自身质的飞跃和提升!

  心向往之,行将必至!从此刻起,我们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就意味着执着,意味着深入,意味着思考,意味着思想,意味着精神,意味着信念。让我们携带着初心不改的执着,且行且思且悟,追求教育的理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